熱搜關鍵詞: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環境監理報告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許昌環評
污染防治:從“軟約束”到“硬杠杠”
改革開放40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我省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積極穩步發展。在探索發展道路的歷程中,我省不忘污染防治,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近年來,河南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優美生態環境,越來越為人民群眾所期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逐步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我省環境保護工作發生了歷史性、全局性變化,污染防治攻堅成為全省必須打贏的硬仗。
環保與改革開放同步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環保不是太重視,那時污染強度也沒那么大,環境還有容量,大家普遍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黨和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原來負責《河南環保志》編寫工作的退休老人潘鳴鐘講述道,我國的環保事業是與改革開放同時起步的。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那一年,河南省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廢”治理辦公室。1979年,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出臺,同年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辦公室成立。1983年,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下設環保局,主要工作是對廢氣、廢水、廢渣工業“三廢”進行綜合治理。1986年機構改革,省政府把環保局從正處級升格為副廳級,公開選聘局長、副局長。1994年11月,在省政府機構改革中,省環保局升格成為省政府正廳級直屬單位。2009年,省環保局升格為省環保廳,正式成為省政府組成部門。
環保機構的不斷升格,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黨和政府在不斷深化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
在經濟快速發展中,環境污染問題隨之出現,我省污染防治也由此展開。
1978年到1988年,我省處于鄉鎮企業起步階段和工業企業恢復起飛階段,當時整體環境質量保持較好。1988年到1998年,部分地區忽視環境成本招商引資,污染問題開始凸顯。
因投資小見效快,一大批“十五小”企業蜂擁而上,小型皮革廠、造紙廠、皮毛廠、淀粉廠、食品加工廠、藥廠上馬,因當時的工藝水平低,污染大,生產廢水直排造成河流嚴重污染。
一位環保工作者回憶他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見到的情景:“長達十幾公里不間斷的一層白沫,常年漂在河上。”水污染防治成為當時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
當時國家提出“九七達標”治理淮河,要求1997年實現全流域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1996年我省對淮河流域2800家“十五小”企業實施了關閉,1997年省轄淮河流域日排廢水100噸以上的566家工業企業完成“九七達標”任務。1998年以來,河南省開展水污染治理環保“零點行動”,進一步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2000年基本實現了“一控雙達標”,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局部地區水環境有所改善。
當年我省是造紙工業大省,造紙廢水治理水平低,造成地表水多條河流污染嚴重。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通過關、停、并、轉和深度治理,解決造紙工業對地表水的污染問題。到2005年年底前全省完成造紙工業調整,污染的河流逐步變清。
隨著城鎮化加快,激增的生活污水對河流污染問題凸顯。2003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提出到2007年全省縣縣建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目標。2007年11月底該目標如期完成,為河南水環境改善和完成總量減排指標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我省縣級以上城市完成了第二座、第三座和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鄉鎮也逐步開始建設污水處理廠。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縣級以上正式投入運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達212座,每日處理1045.75萬噸污水,全省地表水環境有了根本好轉,穩定達標。
隨著工業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增,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問題開始顯現。
治污進入攻堅期關鍵期
2008年開始,我省針對煤電機組、耐火材料、水泥、磚窯、電解鋁等污染嚴重行業,持續開展了環境綜合防治。關閉淘汰了一大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和生產線,實施耐材爐窯改造、淘汰所有水泥立窯生產線510條、淘汰電解鋁自培槽、燃煤電廠安裝脫硫脫硝設施等一系列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2008年到2018年,為實現天藍、水凈、地綠的美麗河南,我省污染防治進入了攻堅期、關鍵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展理念、環保工作思路發生深刻變化,把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干部考核體系并占有重要分值。盡快解決環境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污染防治從“軟約束”變為“硬杠杠”。
2016年,我省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當年,從最受關注的治霾著手,源頭抓起實施控塵、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燒“六控”,解決工地揚塵、燃煤鍋爐、工業排放、黃標車、劣質油、秸稈焚燒等污染問題,開展不同領域的專項治理,全省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2017年,我省在繼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開打水、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三治本三治標”,大力推進集中供熱供暖工程建設,依法整治“散亂污”企業,實施燃煤“雙替代”,嚴格落實揚塵污染治理、工業企業污染管控、監測監控體系建設。
2018年,緊盯突出問題,我省集中開展重型柴油車整治、工業治理項目、集中供熱項目建設、餐飲油煙治理等多個專項行動。全省范圍油品提前實現國Ⅵ標準,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試點取得突破。
為筑牢污染防治工作基礎,我省實施了環保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月度生態補償、有獎舉報、環保督察等一系列制度、舉措,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夯實各級政府攻堅責任。
三年來,我省污染防治攻堅取得突破——大氣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和扭轉,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凈土行動順利推進。
“通過提升環境準入門檻,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省環保宣教中心主任焦萬益認為,攻堅戰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親歷者說
鄭州市環保志愿者王鵬:
藍天白云需要你我參與
2015年1月13日開始,鄭州市環保志愿者王鵬每天拍攝一張以中原福塔為背景的鄭州天空照片。三年來,這個名為“鄭州空氣一目了然”的環保公益項目已發展為5個拍攝地標(即二七塔、福塔、千璽塔、鄭東新區CBD、紫荊山公園),直觀地展示鄭州空氣質量狀況。項目志愿者也從王鵬一個人發展至5個拍攝單位20多人,環保公益行動的影響力日益提升。
“我們的目的就是引發公眾對于藍天白云好空氣的強烈關注,不斷推動政府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遏制空氣質量惡化勢頭。”王鵬說,志愿者拍攝的三年組圖側面顯示,空氣質量在逐漸改善變好。
王鵬認為,實現藍天白云常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污染防治是個大的系統工程,不單單是政府的事,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才能更快更有效解決環境問題。
實踐者說
省環保聯合會會長王爭亞:
形成協同共治大格局
“我覺得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割裂開來的觀點越來越沒有市場,我省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向好的方面發展。”省環保聯合會會長王爭亞深有感觸地說。他概括了環境保護的十大變化。
一是全社會生態文明的認識理念明顯增強。二是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程度明顯加強。在現在的黨委政府工作序列里,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成為緊要的事情。三是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和法規制度建設加速推進。四是政府各個部門協同抓環保的局面已經形成。五是在改革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六是環境保護執法執紀力度空前加大。七是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監測手段日益現代化,更加先進、更加高效。八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九是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持續改善。十是環保系統自身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正在不斷加強。
2016年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著力治霾
◎實施控塵、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燒“六控”
2017年開打水、土污染防治攻堅戰
◎大力推進集中供熱供暖工程建設
◎依法整治“散亂污”企業
◎實施燃煤“雙替代”
2018年開展多個專項行動
◎重型柴油車整治
◎工業治理項目
◎集中供熱項目建設
◎餐飲油煙治理
河南環保大事記
1978年
河南省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廢”治理辦公室。
1983年
河南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下設環境保護局。
1998年
河南省開始開展水污染治理環保“零點行動”。
2007年
伊川縣污水處理廠建成,標志著我省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的目標完成。
2016年
7月4日,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會議在鄭州召開。
2017年
6月9日,河南省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12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2018年
5月28日,河南省迎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回頭看”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舉行。9月9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鄭州召開。